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有关部门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从几方面作了介绍。
规划政策框架搭建形成。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此为蓝图,有关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划,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产业、教育等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了目标一致、层次明确、相互衔接的规划政策体系。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批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北京首都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当前,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已经基本显现,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白洋淀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
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10多家北京医院与河北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取得实效,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在河北,张家口市加快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唐山提前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十四五”目标任务。
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近六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推进,99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直接结算。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京津冀推出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相互认证,230余项高频特色便民服务实现“自助办”,自贸试验区51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