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
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杂志社
创刊时间:2020年
开本尺寸:大16开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邮发代号:82-769
每册定价:15.00元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政绩观扭曲解决起来难点颇多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6日

记者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表示,扭曲政绩观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背后原因也是复杂多样,解决起来难点颇多。

辨识出来难。不少干部认为,辨别领导干部推进工作主观上是政绩冲动还是为民造福存在难度,要从出发动机、实际效果等多角度来衡量,对定性量纪、精准执纪提出较高要求。辨识度低的又一原因在于有的地方是在打着充分落实上级精神的幌子,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另外,判断一名领导干部政绩观是否异化往往是在其出现问题甚至违纪违法后,属于“盖棺定论”,很难在早期发现辨别,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制约。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由其工作经历、政治生态、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等综合因素影响而成,因此校正“跑偏”的政绩观也需要多管齐下,然而目前手段、方式仍然有限,导致整治起来较难。“政绩观属于思想层面的问题,除加强学习教育之外,缺少扭转政绩观的有力抓手。”某地一名干部表示,“并且有没有学习,学习的效果怎么样也很难评判和测量,有可能他谈起政策文件连原文都能背下来,但内心真的怎么想难以得知。”

干部考核发挥着干部选拔任用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考核机制不因时因地调整改变,政绩观改变过来也有难度。目前由于考核机制的不完善,迫使个别领导干部在面对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时想办法应付,避免因为没有在任期内出成绩而被问责。并且有些上级部门只关注结果,不从基层的实际问题考虑,导致基层干部有心无力。此外,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缺少主观的群众评价,群众的满意度还难以成为评判政绩的重要标准。某地干部表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工作中几乎接触不到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全凭情怀,缺少考核制约。

另外,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不是一成不变的,政绩观一时端正不代表一世端正。在一些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干部在为政之初都是为民着想,理想信念坚定的好干部。然而,在现实的诱惑、逆境的压力下,这些党员干部却在温水煮青蛙中沉沦,逐渐迷失自我,最终滑向腐败深渊。由此可见,对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涵养、对“跑偏”政绩观的校正是一个需要长流水不断线、永远在路上的过程,长久保持初心不变在实践中还要做很大的努力。

以治“政疾”来提“政绩”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政绩观是由方方面面综合因素影响而成,树立正确政绩观也须从症结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施治。

加强教育引导,让干部对群众有真情。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锤炼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培养为民情怀。如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加强感召,单位领导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不能嘴上说一套,行动上做一套;又如要让党员干部真到基层,还要沉得下、待得住,更要在基层工作中与群众打成一片,用沉浸式的教育体验增强群众感情。某省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在采访中说,“在现场亲眼看到了百姓生活的困难,就不由自主想为他们解决问题”,还有一位大学毕业回乡当村支书的干部坦言,开始是因为离家近选择这份工作,后来真的与村民们产生了感情,怎么也要帮助大家发家致富。当然,强化警示教育也同样重要,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往往起到较好效果。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加强教育引导,真正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解决好“什么是政绩”和“为谁创政绩”的问题。

完善考评机制,让埋头实干取得实绩的干部脱颖而出。采访中大家不约而同提到在干部考核中应该增加群众的话语权,工作干得实不实,群众心中有杆秤。因此要想办法听取群众意见,创造条件征求群众意见;另外要注意分众化考核,除了普遍性基础指标,还可设立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个性化指标,避免考核的千人一面;还有干部提出,干部选拔考核中应由“伯乐相马”改为“赛场选马”,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说话,如根据急难险重任务完成情况、实际工作表现选拔任用干部。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解决好“如何评价政绩”和“政绩由谁来评”的问题。

加强监督检查,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扛起主责主业。强化政治监督,先抓行动再抓思想,像某地纪委监委一位监督检查室主任认为,“先通过政治监督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偏不倚落实,原先不认同、没有理解的思想在实践中就慢慢认同了”;强化对一把手监督也尤为重要,先盯领导后促群众,从净化政治生态入手涵养正确政绩观;注重抓好案件查处背后关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线索,以零容忍态度高擎追责“利剑”;还应注意在监督问责中敢于为党员干部担当,让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落地见效。通过监督执纪问责的正确运用,解决好“如何树政绩”和“树哪种政绩”的问题。

加强工作统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干部交流。不少地方同志建议,主要领导相对稳定和固定,有利于保证当地一段时间以来的制度、规划和发展战略传承延续,而对其他普通干部则应该加大交流任用力度,激发一般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激活“一池春水”。通过保障干部分类别使用交流,既保证一地政策稳定传承、发展有序,也进一步推动形成干部队伍培养工作良性机制。

干部都是党的干部,首先要有党性。党性要求我们每个干部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组织是每名干部的“母亲”,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真心实意关心关爱干部,鼓励大家敢担当、善作为、勇争先,让全体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真正人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杂志社地址:中国 北京市朝阳区点将台西路18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