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思政课如何上出理论味道、走进学生心田?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许家烨借助线上问题采集技术对学情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学生的困惑出发,引导学生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
围绕科学家精神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探索与实践;围绕数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的混合式教学,华东理工大学进行新探索;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尝试“陪练式”教学改革,以区别思政课领域已有的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教学改革;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则将工艺美术特色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丰富实践环节教学形式,打造“知识传授+技艺传承+价值引领”的特色思政课实践教学。
课堂变大了。上海还在着力推动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内容供给,打造一体化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上海思政教育的“亮丽名片”。华东师范大学连续举办四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组建跨学科专家研究团队,建构“大课堂”育人模式,增强各学段、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合力。
建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上海高校马学院马学科建设重点支持计划”等专项,上海积极推动高校马院马学科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上海马院建设已实现公办高校全覆盖,一批民办高校建立马院,马学科1级博士点、1级硕士点翻了一番,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首个在创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上海发挥教育部、上海市部市共建机制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创新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接下来,上海将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协同,深化思政课建设的评价机制、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特色品牌。
上一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鲜明实践性